本文引用自【陳安儀的筆下人生】http://AnyiChen.pixnet.net/blog/trackback/042549f492/21970552
關於做功課,我覺得很受用。
******
每次談到「做功課」這樣的話題,認識的媽媽們幾乎都很羨慕我:因為「做功課」
這件事,從女兒入學以來,幾乎不必我操心。她總是自己處理的好好的。我每天所
要做的事情,就是晚上幫她看看作業,把她不會寫的、做錯的部分訂正一遍,然後
在聯絡簿上簽好名,僅此而已。
但,女兒通常不會一回家就寫功課。因為我也從未這樣要求。
我的想法很簡單。大人都不見得喜歡把每天一定要做的工作提前做完,那麼,我又
何必這樣要求孩子?所以,我通常都只告訴她,這個週末有哪些行程、或是今天我
們要做哪些事....,那麼做功課的時間,就由她自己安排與決定。
比方說,星期一下午有兩件事通常一定會做,那就是「溜冰」與「上提琴課」。兩
者連車程時間算進去,大約會花掉四小時。所以她通常會先睡個午覺,上完才藝課
,晚上回到家,吃過晚飯才開始做功課。但是星期三,因為傍晚我會帶弟弟去國小
操場踢足球,她也會跟著去玩,足球課結束後,我們可能又會跟別的媽媽一起去晃
晃、玩耍、租帶子回家看,所以,她就會一下課就立刻先把功課「解決」掉,好留
下晚上的時間大玩特玩一番。至於週末、週日,我會預先告訴她要去露營、或是要
去看戲,她自己會找空檔時間把功課做完。
所以,我很少需要叮嚀她做功課。事實上,她做功課的時間一向很快,一年級時每
天大約花個15分鐘,二年級大約也只需要半個鐘頭,除非碰到不太懂的數學題目,
需要花上長一點的時間反覆教導,否則訂正作業時,多半也僅需要15~20分鐘即可
。
有媽媽問:「妳陪小孩做功課嗎?」
答案是:「不。」
我只有在一年級剛開學的時候陪過幾次,等確定她已經瞭解「做功課」的意義、自
己可以完成作業、沒有困難之後,我就不再陪她做功課。
第一是因為我不耐煩。第二也是因為我覺得不必要。第三,我不喜歡一邊陪她做功
課、一邊罵她、一邊把她寫好的字擦掉。我覺得那是一種對孩子的不信任與不尊重。
我遇過很多邊擦、邊罵的媽媽,我發現,這些小孩後來寫功課都變得很被動,而且
會花上過長的時間做功課。道理很簡單:「既然我寫的妳都要擦掉,我不如等妳來
再寫。」或者是「不管我做完多少功課,妳都會再找一點事情給我做,那麼我不如
不要趕快做。」
所以我不陪孩子做功課。但是,我們家的孩子做功課一定在她自己的房間、書桌上
做功課。我嚴格規定,玩具必須留在遊戲間,不可以帶進臥室。這樣規定的原因,
除了我不喜歡家裡到處都是玩具、造成整理困難之外,我也不喜歡書房裡有太多引
孩子分心的東西。因此,女兒一上桌做功課就很專心。我後來在教作文時也發現,
女兒雖然很好動,但是她的專注力夠高,一旦開始寫作文,周邊的吵鬧都可以聽不
見,每次都可以在我預留的時間內完成,我想這也是平日養成的習慣。
有媽媽又問:「如果不陪她做功課,那寫得很難看的字,最後不是全部要擦掉重寫
?那樣不等於重寫一遍功課?」
我不這樣認為。因為,只要妳不要用大人的標準去看孩子,那就不至於如此。
每天簽聯絡簿時,我會一一檢查,必須改正的字,包括:筆畫錯誤、超出格子、嚴
重歪斜、扭曲以及句子不通、錯誤。對於不美觀的字型,我會建議她怎麼寫才好看
,但是我不會要求她每個字都要達到我的標準。所以,通常需要改正的並不太多。
事實上,回憶自己的寫字歷程,真正字型開始變得漂亮,印象中也是高年級、國中
的時候了!那時候,看見同學的字很漂亮,便會慢慢模仿,到高中左右,字才漸漸
定型。所以,媽媽們又何必急於一時呢?
另外,有兩種功課我是不「幫忙」檢查的,一種是默書、聽寫、小考,另一種就是
閱讀圖書。
在我看來,默寫、聽寫這類功課,都是要自己練習的。媽媽並不是幫孩子讀書的機
器,所以教導錯誤跟不會的部分就夠了。溫習的部分,就要靠孩子自己了。因此,
平常小考,她都是自己應付;大考前我會幫忙她訂正評量券,不會的地方複習一下
。考試前的一切日常活動都照舊,冰照溜、琴照拉、照樣出去玩。因為,我小時候
我爸也是這樣教我。
不過,大家也不必誤會,我女兒的成績在班上,並不算是特別「優秀」。本次期中
考,她的數學考了89分,國語97分。她拿考卷給我的時候還挺得意:「媽,我考得
還不錯吧?」
我笑了。比照她在考試前拿回來的數學評量卷:68分、77分來看,她說得一點也沒
錯:她考得確實還算不錯!
我想,每個媽媽對於考得「好」的標準並不一樣。我對孩子考試的看法其實只有一
個,就是要「會」。至於粗心、題目沒看懂、不小心算錯、我一律不予計較。
我想,我跟一般的媽媽最大的差別,大概就是我一向不只是看錯的題目,我也會看
對的題目。有的時候題目頗有難度,她答對了,我會給予讚美。而錯的題目若是因
為粗心、我只會告訴她,如果妳粗心大意的部分加上去,妳可以得到XX分。對我來
說,八歲的孩子若是跟我一樣細心,她就是不是孩子了,所以粗心是不需要責罵的。
而且,我的孩子沒有上安親班,因此在題型的練習上本來就比較少,遇上題目有些
小陷阱被騙,考出來的分數不如別人,那也沒什麼了不起。重點是,國語該會認、
會寫的字都會;數學的百位數、加減法、看時鐘.....都會,老師教過的都沒問題
,那就夠了。
我一直到這學期,因為她班上同學來上作文課,聊天時我才知道學校有所謂的「五
育獎」----頒贈的對象是平均成績在前五名的孩子。因為女兒的學校完全落實不排
名、不打分數,所以光看期末成績單,根本看不出來她是第幾名?她們班上的月考
成績也從不公佈幾個100、幾個90,再加上我也沒去打聽,所以完全不清楚!
我曾問過女兒:「妳數學89,那班上有考100的嗎?」她答:「好像有2、3個吧!」
「那90分的有幾個?」她竟答非所問的說:「有人只考了60幾喔!」我笑笑沒有追
問。孩子的回答其實已經告訴了我,她對於成績好、壞,已經有十足的敏感。並且
,孩子已經意識到分數的意義。那麼,我還需要告訴她,她的成績好與不好?或是
,還要繼續給她100分的壓力?
學習是一輩子的事,不是只有考試,不是只有分數。我小時候成績很好,幾科一百
、滿分是家常便飯。現在回想起來,那又如何?對我來說,影響我最大的,哪裡是
那幾個100分呢?很多安親班的老師說,現在爸媽把安親班的老師當成審核作業的
機器,只要習作發回來不是一百,家長的電話就來了。弄到最後,大家已經不記得
考試的意義在哪裡?孩子變成追求100分的機器。
這兩天,我一直在想,做任何事情,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最初始的「初衷」。成立「
台灣母乳協會」,為的是幫助更多的媽媽成功哺乳,而非比賽誰比較有人氣、誰的
權利比較大、誰可以管誰。去參加露營,為的是讓孩子享受陽光、綠野,親近大自
然;而非去交際、應酬、或是喝酒、八卦。考試,為的是想知道學習的成果,而非
與人競爭。寫部落格,為的是抒發自己的心情,呈現自己的成長。
凡事皆有初衷。如果能常常提醒自己初衷何在?我們就不會迷失方向了。
- Nov 10 Mon 2008 09:38
【引用】做功課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