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本篇文章摘自:商業周刊 作者:楊之瑜

小二時寫的日記,奠定蘇意涵歸納、表達的基礎。

一個十七歲的小女生,用一分鐘的說明,在國際科展中,擊敗五十一國逾
千名競爭對手,成為該獎項十年來,第二位獲獎的亞洲學生。

歸納力:媽媽陪她寫三十字日記

而蘇意涵的表達能力,奠基自國小二年級,媽媽每天陪著她寫三十字的日
記。蘇意涵的媽媽傅淑婷很重視表達能力,但一開始,蘇意涵的日記是這
樣的:「今天老師叫我跟同學去送東西,每天跑上跑下……。」三十字寫
完,過程都還沒描述完,更甭提結論了。

傅淑婷每天陪著女兒寫日記,「一定要兩行就把重點講完」。女兒不會寫
,她就誘導女兒:「跑上跑下,然後怎麼樣?」「很累呀」「那結論就寫
很累呀,結論要寫出來。」

剛開始,這只有兩行、三十個字的日記,總是讓蘇意涵擦了再寫,寫了再
擦,慢慢的,蘇意涵的作文能力進步了,一個月後,傅淑婷陪伴的時間越
來越短,最後,只要簽聯絡簿時看一下就過關。

「應該從很小的時候就要注意這個事情,這個事情一定要堅持下去,」傅
淑婷認為。

表達力:練習半小時內擬三分鐘講稿

國中時期參加台北市演講比賽,則讓她的表達能力更上一層樓。

當時,蘇意涵的父親蘇志宏,搬出自己的同事人脈,幫女兒找到良師劉美華
。劉美華回憶,剛開始,蘇意涵講出來的東西相當「疏闊」,總是「快要下
台前才切入主題。」為了一開始就切入主題,她教蘇意涵一開始可用排句。
(編按:以固定字數如四、七字一組的句群)這個過程,花了兩個月。

每次上課,劉美華就丟出一個題目,像是「我最難忘的一件事」,讓她在三
十分鐘完成,「十五分鐘定大綱,十五到二十分的時候在心裡面講一次,第
二十分到二十五分時順稿。」另外一個題目,則讓蘇意涵帶回家準備。為了
要讓三分鐘的演講生動,劉美華要求,每題都要準備兩個小故事,一個是歷
史或社會故事,另一個則是個人經驗。為了豐富她的資料庫,劉美華甚至要
求,只要聽到或看到好題材或佳句,就打到電腦裡面,歸類在每個相關題目
之下。

在三十分鐘內擬出一篇三分鐘講稿,蘇志宏認為「那就是一下子要抓到key
point(重點),而且要表現得出來。」雖然後來蘇意涵並沒有得獎,但蘇
志宏觀察,三個月的訓練,讓女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更上一層樓。良好的表達
能力,讓蘇意涵在這次科展勝出。但在這個能力之外,蘇家的成功教育方程
式還包括:廣泛閱讀的能力、培養自信。蘇志宏說,「從小到現在,我感覺
會影響他們的就是,有一個正常生活環境,給她很多資料,養成她坐得住,
有很多基本知識。」因為學問要先求廣,才能求精。

閱讀力:常「混」圖書館,訓練定力

因此,「要布置一個環境,從小要大量閱讀,」蘇志宏說,「我們家有很多
書,我們兩個小孩子三、四年級就看完金庸整套,還看了好幾遍……,到最
後要把書藏起來,她就會去找其他書來看,」他強調,根據他教書二十多年
的經驗,「開卷一定有益」。

六歲前,蘇意涵「混」自家書房,隨著爸爸媽媽窩在沙發上看書。上小學以
後,她看書的環境擴大到父母工作的敦化國中圖書室,下課就到圖書室看書
等爸媽下班。一坐上椅子,她與弟弟就進入浩瀚書海中,仿若旁邊無人,讓
圖書館的志工阿姨們嘖嘖稱奇,怎麼會有這樣的兩隻小書蟲?蘇志宏因此笑
說,他的兩個小孩都是從小「混」敦化的。

這一點,從旁觀察的劉美華也很有感受,「他們家鼓勵小孩閱讀,那時候我
也開了余秋雨這種比較厚實的書給她看,她會樂在其中去看。」

廣泛閱讀,幫蘇意涵打下了大的知識地基,也讓她「坐得住」,容易專心,
學習能力自然提升。 耐挫力:幾分不重要,絕不能沒自信

接下來,就是培養自信。蘇家夫婦始終相信,只要讓孩子有自信,孩子就有
一輩子的耐挫力,碰到再大的困難,都「打不死」。

因此,在求學過程中,她們始終小心翼翼的觀察,什麼時候需要「適當的」
推孩子一把。「適當」很重要,不能太早,也不能太晚;不能太用力,也不
能太小力。 以數學為例,雖然夫妻倆都是數學老師,但從未提早教孩子數學
,或特別加強,直到有一次,「小五時候,第一次考八十九分,她(蘇意涵
)回來哭的時候,我們就發現,她可能練習沒有人家多,考完來不及檢查。」

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,她不能對自己沒信心,」傅淑婷強調。「要趕快解決
她的挫折。」因此,她開始在家裡加強蘇意涵的數學,並為她找到一家補習
班。

「我們會努力找適合她上課的地方。」小學六年級,蘇意涵開始上九章數學
教育基金會的課程,傅淑婷總是坐在班級後面,「發現她什麼不知道,就立
刻教她。」就這樣,蘇意涵因為數學能力的提升,而對自己更有自信。

上了國一,蘇意涵第一次英文考試九十三分,落在全班後半段,回家很沮喪
,爸爸馬上把腦筋動到以前教英文的同事身上,一發現這個英文老師的小孩
竟然也在上英文補習班,班上都是北一女、建中,甚至還有保送台大電機系
的學生,上課讀英文小說、看電影,「從那一天開始,我就迫不及待,趕快
把她送去。」

蘇志宏說,有時候,父母要「製造環境」,讓孩子有信心。他始終記得小時
候,就讀高雄的大社國小時,國語發音不好,成績都墊底,常被笑「白癡」
。但他不服輸,三年級遇到一個老師鼓勵發問,蘇志宏後來只要遇到不懂的
地方,就一直舉手發問,「手都在空中,我真想跟我媽借一條繩子把手吊起
來比較快!」

就這樣,國小三年級月考,他從吊車尾考到全班第二名,「我爺爺說:『啊
孫啊!恁A倘讀冊(你會念書)』」。從那次起,他有了信心,到六年級是
全校第一名畢業。「孩子只要有一次成功,ㄅㄥ!他就起來了。」

因此,他相信,
讚美、自信,可以讓一個普通的孩子變成天才。

蘇家父母,兩個未喝過洋墨水的國中數學老師,落實自己的教育方程式:「
廣泛閱讀+自信+表達能力」,因而培養出一個拿下全球最大科展首獎的女
兒。

取得八年獎學金資格 小女孩將負笈美國追求新知

在科展結束後,蘇意涵隨團飛往波士頓與哈佛、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座談後
,確定到美國念大學的心意。當大家參觀哈佛校園時,隨行的台大教授觀察
到,蘇意涵常常在後面背著英文單字。

也因為科展拿下首獎,根據教育部今年新公布的「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
亞競賽及國際科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」,她具備了申請八年、新台
幣八百萬元升學獎勵金的資格。因此,在學費上,不成問題。

反倒是蘇家爸爸,面對著即將展翅高飛的女兒,「這一、兩天我們都很難睡
,她(媽媽)很興奮,我是很困惑,」蘇志宏既驕傲又不捨的說。因為他沒
想到,當初那個還抱在手上的小女孩,已經要離開家了。

*蘇意涵家庭小檔案
蘇志宏(父)、傅淑婷(母) 均為國中數學老師
蘇意涵17歲,北一女中二年級 得獎紀錄:英特爾青年科學家獎、大會化學
科首獎
蘇威諭(弟)13歲,國中資優班一年級

【Forward from 曉蕙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兩光媽 的頭像
    兩光媽

    joy480的部落格

    兩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